哀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哀求汉语词汇。
拼音:āi qiú
释义:央告;哀告请求;苦苦地请求。[1]
目录
- 1 辨析
- 2 引证解释
- 3 参考文献
辨析
“哀求”“乞求”“央求”都有向对方请求的意思。但“哀求”强调请求时的表情、神态的哀怜;“央求”则强调请求时内心的恳切;而“乞求”则强调乞怜求得帮助。“哀求”、“央求”属中性词,单侧重点稍有区别,前者侧重“苦苦地”,后者强调“恳切地”。语义轻重上,“哀求”比“央求”重。在感情色彩上,“央求”带有郑重、诚恳的色彩,而“哀求”则具有哀怜色彩,在语境中多用于弱者身上。
引证解释
央告;哀告请求;苦苦地请求。
《太平广记》卷七十二:“老人以杖画地,遂成一水,阔丈余。生叩头哀求,老人曰:‘吾去日语汝,勿入权贵家。故违我命,患自掇也;然亦不可不救尔。’”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主公只是哀求乔国老,早早毕姻,免生别事。
明 无名氏 《临潼斗宝》第二折:“论 展雄英雄,不可力斗,只可哀求。”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却说国母姜氏,闻庄公兴师伐卫,恐公孙滑被杀,绝了太叔之后,遂向庄公哀求:‘乞念先君武公遗体,存其一命!’”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香菱早已跑到薛姨妈跟前痛哭哀求,只不愿出去,情愿跟着姑娘,薛姨妈也只得罢了。”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四回回:众衙役答应,拴了倪二拉着就走,倪二哀求也不中用。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三回:二目滔滔落泪,口中苦苦哀求,那老旨仰面摇头只是不允。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罗在舆中,百般哀求,继之以泣。”
清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王师爷一见王博高动气,马上伏在床上哀求道:“你快别嚷了!总是我嘴快的不好。我告诉了你,你就嚷了出来,无非我的馆地更辞的快些,眼望着要流落在京里。你又不是宽裕的,谁借盘川给我回杭州呢?”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他的声音里流露出哀求的情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