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云淡风轻。从主城中心出发,在接龙下高速公路,仅仅七十分钟车程,即到了山清水秀的巴南区石滩镇,这里算是主城的周边小镇,地处巴南区东南,与南川神童镇,綦江隆盛镇相邻。镇里街道长约一公里,两侧建的楼房高低错落,街道两边也有不少的商铺。据说全镇有四千五百余户,人口一万五千余人。
这个时节人流量明显不多,顺着主干道出来,经过一坐小桥,两边住家户不少,停下车来正好在一石桥旁边,路边景色宜人,还设有一个镇区游览图。站在桥上可览清清河水,象一面镜子似的把山川的秀丽风光映入河中,河水基本没有流动。静静的小河仿佛给这个山村一种梦幻的感觉。
此时一老乡路过,我便上前与之招呼,询问道路怎么走。他告诉我上山就过桥,直行就可到前面水库。原来我们的目的地就在前面两百公尺处。我想既然已到了,就让车先行过去,留下来看一看,然后再步行过去。
老乡介绍说:过桥就可以上山,前面有一处叫官材石的景点,是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可以去看一看。如径直走前面是升平湖水库,再前面是鸡公山,解放前的土匪窝就在上面。一听土匪这个词我兴趣很高,便随着他指的方向一道向前走。鸡公山地势高、道路险,海拔约一千三百米,当年是有过土匪在那里搭窝筑寨,解放后很久已经没得人了。现在这一带非常安全,老乡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只是听说过。
来到一颗红豆树前,左旁边是个十几亩的鱼塘,新农村的景色映在池塘中,这是养殖鱼的垂钓处,有不少游客到此钓鱼。而右旁边的河道却是禁止钓鱼的,属于长江禁渔的范围,还专门设立了标牌告示。路旁的这棵红豆树,不得不说,确实美观新奇,此时结满了果实,呈金红色,已见不到树叶,红得像花一般美好,我不禁连连称奇。
老乡很热情,说他就住在鱼塘的上面,刚从对面山上捡蘑菇回来,还说欢迎一会上他家去喝茶。分道后我顺着近年刚修的乡村道路,几分钟便看到了这个山村的水库。
水库正面有一条标语:“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让我想起了刚才老乡讲的话:“以前我们这个地方很穷,这几年国家投入了不少钱,修了路,实现了道路村村通,现在日子算是好过了。周围的村民都新修了房,也增加了不少收入,这里产的大米是非常好吃的。还介绍说,巴南石滩镇就是有万亩“云端稻田”之称的石滩大米产地,今年大获丰收,为当地农户带来不错的收入。目前全镇形成了优质稻米精加工基地、水稻商品化育苗中心, “育秧、种植、加工”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正在将石滩大米这个品牌做大做强,种植户都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水库两岸,青山绿水。水库管理站道路旁边就是公交车站,标着升平坝水库站,公交站建设得不错,有附近景区图示简介,有宣传栏,便民张贴栏,让人真正感受到道路村村通就在眼前。
道路靠山一侧修改的农舍,形态古香古色,别有情趣,上写“望江楼”,这是新的乡村民宿。沿着水库前行,我进入一排农家新修的房屋,这里观湖望景确实漂亮,犹如一个天然的观景台,让人情不自禁要多拍几张风景照片。
院子里养的不是土狗,而是一黄一白两条贵宾犬,黄的叫个不停,似是在呼唤它的主人,白色的一只欢欢喜喜的摇着尾巴跑过来嗅我的裤脚,我停下来与它打招呼,不错,不错,真乖。此时分别从院子里走出两个村民,先过来的老人约七十多岁,另一位中年人长得结实,叫住了那只大叫的黄色小犬。我便向老者问道:“老乡,此地叫什么名字?”。
“哦!我们这里叫煎茶溪,就是烧火煎东西的煎。”老乡看我疑惑的神态特意解释道。
“家住在这里真是好地方啊,绿水青山,石桥流水,翠竹园院,美不胜数啊!”我边指边赞道。
“是啊,空气好!空气新鲜!”老者手指着介绍说,“对面就是鸡公山,看嘛!看那个山的形状。房屋背后叫母鸡山,因为山里有母鸡生的蛋一样的石头,这一方的人就叫这山为母鸡山或鸡母山。”
那位壮实的中年接着说:“那都是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对金童玉女,挑了一担土。说是成都上面涨水,下游三峡就要被大水淹没,为了让水不能冲得太快,他们担土来堵住水。就有人和金童玉女打赌说,你们担起土从成都走,到晩上都走不拢三峡,金童玉女不信,就从成都那边过来,结果走到这里就到晚上了。他们放下担子一息,那两箩筐土就变成了前面的鸡公山和后面的鸡母山,就是现在的鸡母寨。金童就变成了下面的金童镇”。
老者接着指向远山说:“前面还有盐茶古道,双寨山,官材石,犀牛石,仙女石。下面的万盛桥以前传说叫万寿桥,前面的桥叫蜈蚣桥,都有很多传说。现在周边修了很多民宿,如宏瑜山庄,樟逸山庄,吴家大院,林庄聚客都是相当于农家乐的民宿,只是我们这里比较偏僻,游人不多。但夏天凉快,山上海拔有一千多米,不少来避暑的人都会上山来住一阵子。我们这几家院子,听说明年三月可能要把房子给我们粉刷颜色。以前也有城里人来这里搭伙吃饭,住一阵就离开了。主要是说我们这水库边上风景好,空气舒服,那都是有文化的人在这里歇脚。
我不禁感叹地说道:“好地方啊!”。问两位老乡高姓,纷纷表示,免贵姓杨。前面还有一家姓王。我介绍说我们上来就是去鱼塘正对着一家,是我战友的战友,叫吴安福。老乡说,对,大家都认识他,早年是退伍军人回来的,脱贫致富搞得不错,家业兴旺。
告辞两位老乡后就近向旁边王家走去,突然朗朗的读书声传进我的耳中,在背算数九九表,寻声而去,是王家的厨房,女主人正在切菜煮饭,六七岁的小女孩背诵口诀声音宏亮,有板有眼,着实让人感叹不已。
母女俩见有来人,欲待问讯,我手势示意继续,便录下一段视频后,再挥手以告别,心中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乡村教育,乡村希望的点点滴滴。
时近傍晚,淡云缭绕,远山近水,沿途返回,去战友的老战友吴安福家,道路旁电杆上高悬的高音喇叭正播报今天的时事新闻:“做好防疫防控,切实落实制度” …… “垃圾分类,环保促长远” ……一阵时政,一阵歌曲。走在山村的小路上,好一番田野风光,让我看到了山村的希望。
战友的老战友吴安福家,俨然一座乡村式别墅,大厅正面红色横幅“2021年巴南区‘巴南工匠’石滩镇中式烹调初级职业技能培训班”悬挂在中间,两旁有序地摆放着桌椅板凳,宽敞简洁。吴安福热情地接待着说:“是啊!我们石滩本来穷困,但这些年国家都有扶贫资金投入,本地石滩大米也上了品牌,畅销各地。村民建房,乡村建厂,加工业、商业兴旺,促进了乡村大发展。科技进村,技能培训,培养一人,带动一遍,教育兴农,农民增收,山乡面貌日新月异,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作为一个退伍的老军人,搞农家旅游,搞副业发展,主动带头脱贫致富,主动带动乡民致富,也算是有所作为,为乡村振兴作出了一点贡献。”
茶余饭后,为了表达我对这位战友的感谢与祝愿,以及今天漫步石滩镇的感受,我即兴作诗一首:
云淡风轻走石滩,七弯八拐进乡团。
山清水秀农家院,鸡鸭鹅禽各自欢。
喇叭高音时事传,党群政策下田官。
立冬节气香菇采,战友亲朋把酒端。
吴安福战友的子女连连说,叔叔真是诗情画意,欢迎你们明年春天又来玩。石滩镇的春天,满山樱花盛开,漂亮极了。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回来住几天,玩得连小孩子都不想离开,现在道路修好了,回来一次都很方便,欢迎叔叔阿姨们到时候再来。
作者简介:何刚毅,笔名绿溪,四川眉山人,原成都军区重庆某部干部,现居重庆。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新诗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在《军旅红色文学》《青年作家网》《中华作家联盟网》《渝州文学》等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