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台灣非吃不可的美食之一-牛肉麵
說起牛肉麵,應該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家從小吃到大的牛肉麵店,這個味道伴隨著我們成長,成為深刻的美味記憶。牛肉麵可以說是台灣在地美食中,麵食類的代表,甚至有國外媒體封它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食物。自2005年起開始舉辦的台北國際牛肉麵節,從年年的盛況中,就可以發現牛肉麵在國內受歡迎的程度了。但看似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牛肉麵,你知道它在台灣的起源嗎?其實牛肉麵在台灣的發展史,並不算很長喔!
飲食文化的改變
早期台灣是農業社會,以種植稻米為主,飲食習慣也就是米飯為主食;並且多數的務農人家,感念牛隻辛勤的工作,所以也不吃牛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並沒有牛肉麵這道料理的發展空間。直到日治時期,受到高度西化的日本影響,吃牛肉的習慣才開始在發展較快速的都市地區成形。而最關鍵的時期,則是1949年國民黨撤退,百萬軍隊與家眷一下子湧入台灣,造成糧食短缺,隨著美國援助與小麥引進;再加上國軍軍眷把遠離家鄉的鄉愁,寄託在飲食習慣上,形成一股眷村麵食文化。此外,還有一種說法,當時美國援助台灣許多牛肉罐頭,這些牛肉也成為了眷村牛肉麵的牛肉來源。在諸多因素的結合之下,牛肉麵在台灣逐漸發展成主流的庶民美食。
在四川吃不到的川味牛肉麵?!
在台灣各大夜市、麵館經常可見的川味牛肉麵,濃郁湯頭中,帶點微辣,是深受大家喜愛的口味。但你知道所謂的「川味牛肉麵」,其實是發源自台灣,不是四川喔!四川當地其實是沒有川味牛肉麵這道料理的。其實台灣所謂的川味牛肉麵,大多不是加了花椒的「四川味」,反而是加入豆瓣醬的紅燒口味,主要是當時駐紮在高雄岡山的四川外省老兵,他們依家鄉口味調製辣豆瓣醬,並加入牛肉湯中熬煮,成為川味牛肉麵的經典風味。
除了高雄岡山之外,川味牛肉麵的起源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則是源自台南。早年台南有錢人就流行「清燙牛肉湯」的吃法,就是將滾燙高湯直接淋上牛肉薄片,口感鮮嫩。因台南很早就盛行吃牛肉,再加上發展的早、人口多,所以也被認為是川味紅燒牛肉麵的發源地之一。而牛肉麵就這樣由南到北,逐漸推廣到全台灣,口味也從濃厚的川味,轉換為台式的紅燒口味。(延伸閱讀:鄉愁熬湯、文化和面——台灣牛肉麵的前世今生)
台北發跡的清燉牛肉麵
不同於源自南部的川味牛肉麵,另一個台灣主流牛肉麵口味的清燉牛肉麵,則相傳發跡於台北。大約在50年代,台北車站周邊、中山堂、延平南路一帶,信奉伊斯蘭教的信徒在那經營清真牛肉麵麵館,而且與川味的大塊牛肉不同,清燉用的是薄肉片鋪在麵上。而發展至今,清燉牛肉麵也脫離的起初的宗教色彩,有了許多清湯、白湯、濃湯、藥燉等變化,豐富了牛肉麵的多元性外,也不失台灣在地風味。
以上就是台灣牛肉麵的發展故事,希望讓各位對於經典的台灣美食有多一點的認識。十味觀創辦人蔡辰男先生也是牛肉麵的愛好者,不僅愛吃牛肉麵,也擅長煮牛肉麵;十味觀的牛肉麵即是他個人的得意之作,用過去經營五星級飯店的標準,細心研製而成;純牛骨熬煮的湯頭,配上多塊嚴選的牛肉、牛筋,以及台南手工日曬的關廟麵,不只讓顧客吃得好、更要吃得飽,有興趣的人可以品嚐看看喔!(點此購買十味觀牛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