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凡事讲礼 | 礼仪有差异 中西各不同
视频 | 《凡事讲礼》和您聊聊
“中西礼仪差异”的话题
本期节目邀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晓愚、南外人教育创始人蒋志昕、中国药科大学学生朱炤熙与江苏广电主持人潘牧雨,一起来聊聊“中西礼仪差异”的话题,探讨中西方礼仪在言谈、待人等方面的差异与相通之处。
本期嘉宾
李晓愚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中国美术学院 博士
曾连续三年担任江苏省广电总台教育频道“微讲堂”、“好书大家读”、“领读江苏”三个栏目的策划、撰稿及主持人
01
见面问候时的差异
中国人称呼众多,西方人直呼其名。
李晓愚有一位闺蜜,一位美国小伙子对她一见钟情,穷追不舍。于是姑娘想了一招吓唬他,说男方必须得把她家里亲戚的称谓,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全部说对。美国小伙儿很头疼,因为在他的家乡人们都是直呼其名。
国人特别是长辈,对年轻人的事会比较关心,而西方人更注重隐私和空间。
李晓愚说在很多的西方国家,年龄、婚否、收入,这类相对隐私的话题,即便是深交多年的朋友,也不便于当面直接地询问或打听。
02
表达想法上的差异
中国人比较含蓄,西方人比较直接。
潘牧雨发现有些节目喜欢让孩子面对镜头向自己的父母进行爱的表白,他感觉有些别扭,觉得这不太符合国人的性格特点。
朱炤熙说,中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更加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中。
在表达意见上,与国外的学生在课堂上踊跃表达意见不同,朱炤熙说,中国学生有不同想法,更倾向于课后来找老师进行交流。
潘牧雨认为,中国学生不在课堂上现场驳老师的面子,其实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和尊重。
03
社交场合中的差异
中西方国情不同礼仪不同,但礼仪都要与时俱进、灵活调整却是相同的。
比如疫情之下,国内的见面握手改为了传统的拱手礼,西方国家的拥抱亲吻变成了击肘等等。
再比如两人乘车时,国外的出租车左右两边的车门都能打开,而中国的出租车只开右门,女士如果先进,就得往里挪座,要是穿裙子就很不方便。
蒋志昕认为,如果是学弟和学姐的关系,学弟按理说不能与学姐同坐后座,学弟应该坐在前座以示尊重。
李老师却认为如果同坐后座,此时男士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自个儿赶紧往里钻。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
中西方礼仪虽然存在诸多差异,但礼仪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背后的关心和体贴 。所以,学习礼仪,最简单的原则就是:洞察他人的需求,体恤他人的需要。
最后,愿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礼仪怀有一份温情与敬意!
江苏教育频道
首播:每周五晚 6:40
复播:周日 6:10,
次周一19:10,次周四0:25。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原标题:《凡事讲礼 | 礼仪有差异 中西各不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